上海交大化学、化工学科双双位列QS排行榜全球百强!附报考小贴士!
发布时间:2020-03-09 15:09:21 阅读量:
近日,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正式发布,该排名由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编制,对全球83个地区1368所大学的13138个大学学科进行了权威性的比较分析,涵盖5大教学领域和48个细分学科。
上海交通大学的“化学”、“化学工程与工艺”专业隶属于化学化工学院。
1928年,交通大学建立化学系。
1952年,全国高等教育模仿苏联办学开始院系调整,交通大学化学系全部调往复旦大学,化学工程系全部调出与其他学校化工力量结合创办了华东化工学院(现华东理工大学)。
1955年,交通大学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西迁,刚在院系调整后恢复成立不久的化学教研室又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,成为日后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的重要支柱。
1979至1997年,应用化学系的学科布局、科研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,化工学科也逐步得以恢复重建。
1997年,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正式成立。
今日的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,秉承“严谨、务实、博学、创新”的办学传统,以“世界一流”为目标,以人类福祉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,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,致力于建设全新的国际化“化学”与“化工”学科。化学化工学院学科布局完整,拥有化学和化工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;化学(化学方向、高分子化学方向)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方向。化学和化工双双进入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化学学科跻身全球ESI前千分之一,化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。
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,双聘院士2名、中组部千人计划讲座教授1名,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,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,何梁何利奖获得者3名。
报考小贴士
“化学”、“化学工程与工艺”为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招生专业“自然科学试验班(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)”中的分流方向。
化学专业(化学方向、高分子化学方向):理工结合、以理为主的理科专业,以本-硕-博贯通为导向,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拔尖创新型人才,为国家培养化学或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的学术领军人才。
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:理工结合、以工为主的工科专业,以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重点,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能在化学工程、能源化工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、工程设计及管理的行业领袖人才。
1928年,交通大学建立化学系。
1952年,全国高等教育模仿苏联办学开始院系调整,交通大学化学系全部调往复旦大学,化学工程系全部调出与其他学校化工力量结合创办了华东化工学院(现华东理工大学)。
1955年,交通大学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西迁,刚在院系调整后恢复成立不久的化学教研室又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,成为日后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学科的重要支柱。
1979至1997年,应用化学系的学科布局、科研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,化工学科也逐步得以恢复重建。
1997年,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正式成立。
今日的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,秉承“严谨、务实、博学、创新”的办学传统,以“世界一流”为目标,以人类福祉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,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,致力于建设全新的国际化“化学”与“化工”学科。化学化工学院学科布局完整,拥有化学和化工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;化学(化学方向、高分子化学方向)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方向。化学和化工双双进入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化学学科跻身全球ESI前千分之一,化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。
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,双聘院士2名、中组部千人计划讲座教授1名,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,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,何梁何利奖获得者3名。
报考小贴士
“化学”、“化学工程与工艺”为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招生专业“自然科学试验班(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)”中的分流方向。
化学专业(化学方向、高分子化学方向):理工结合、以理为主的理科专业,以本-硕-博贯通为导向,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拔尖创新型人才,为国家培养化学或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的学术领军人才。
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:理工结合、以工为主的工科专业,以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重点,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能在化学工程、能源化工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、工程设计及管理的行业领袖人才。
本次排名横跨5大学科群和48个学科,评估了全球83个国家地区的1368所高校。
5大教学领域分别为自然科学(Natural Science) 领域、生命科学与医学(Life Science & Medicine)领域、工程技术(Engineering & Technology) 领域、社会科学与管理(Social Science & Management) 领域、艺术与人文(Arts & Humanities) 领域。
中国高校表现亮眼,共有118所大学的1066个学科入选全球600强(中国内地84所,中国香港9所,中国台湾23所,中国澳门2所),188个学科进入全球50强。
中国内地5个学科世界10强,比去年增加一个,其中清华大学3个,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各有1个。
世界前50名的学科,18所中国内地高校的100个学科进入世界50强。其中,北京大学32个,清华大学22个,上海交通大学12个,复旦大学11个,浙江大学4个,武汉大学和同济大学各3个,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2个,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央戏剧学院、西安交通大学各1个。
5大教学领域分别为自然科学(Natural Science) 领域、生命科学与医学(Life Science & Medicine)领域、工程技术(Engineering & Technology) 领域、社会科学与管理(Social Science & Management) 领域、艺术与人文(Arts & Humanities) 领域。
中国高校表现亮眼,共有118所大学的1066个学科入选全球600强(中国内地84所,中国香港9所,中国台湾23所,中国澳门2所),188个学科进入全球50强。
中国内地5个学科世界10强,比去年增加一个,其中清华大学3个,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各有1个。
世界前50名的学科,18所中国内地高校的100个学科进入世界50强。其中,北京大学32个,清华大学22个,上海交通大学12个,复旦大学11个,浙江大学4个,武汉大学和同济大学各3个,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2个,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央戏剧学院、西安交通大学各1个。